第1324章 局势变化-《谍海孤雁》
第(2/3)页
其目的非常明确,求财,这么大一只肥羊,干一票,抵得他们过往所有收获,怎么可能不心动?于是也跟上,想看看有没有机会,等双方斗个两败俱伤后下手。
最终一路跟至天津,也想等着归途再下手,结果发现,目标又被另一波人盯上了,三伙人打上了同一目标的主意。
这第三伙人,准确说,开始盯上的是银楼,是后面发现这批白银后,才将主意打到其身上。
这伙人也是兵加匪,从东北流窜出来的,原是那边的老匪帮,规模不算大,但也不是好相与的,那边的匪帮,普遍较凶悍。
九一八后,还扯过抗日的旗,不过属于赶时髦的,打着这旗号劫掠几次后,眼见真正的抗日武装被日本人收拾得很惨,便立马现出原形。
甚至据说还为日本人提供过消息、带过路,不过抗日武装被打压下去后,他们很快也挨了收拾,其中一些见势不妙跑了出来。
路上,他们与一些被打散的溃兵之类纠集在一块,四处流窜,曾数次尝试占山头抢下地盘,继续当他们的山大王,但都因种种原因脚底抹油溜了。
跑到国统区后,原准备投东北军的,但见境遇不咋地,摇头又先溜了,最终跑到平津这边,之前抢刘子骞的劫案传出,于是也打起了心思。
日本人的货他们不敢抢,挑挑拣拣一番打听,最终将主意打到了这家银楼上,那批白银,他们事先并不知情,发现后,甚至还一度想放弃,在他们看来,这么大的一笔白银,货主必不简单,太冒险。
他们可不是自愿四处流窜的,一路可没少挨收拾,都快有心理阴影了,结果这时候,另外的两伙人找上门。
三伙人一番交涉,最终决定合伙图谋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,是货主对家传来消息,货主可能察觉到了一些情况,不准备冒险将所获钱款运回。
所捅窟窿,准备通过银行转账这些还补上,余下的,准备全用来订采货物,在这边便花光,且货物多是大宗的,抢都无从下手。
加之其他一些原因,促成了三路人马共同劫取白银,为避免夜长梦多,于是有了银楼外一幕。
因卡车故障被困杀那伙人,乃货主对家所找,都是挑拣出来的好手,但因人手较少,且配枪不多,一个原因是在外活动,带武器会造成诸多不便,另一原因,他们也没料到会碰上另两波人,手头的家伙足以收拾目标。
另两波人,尤其东北来的这一波,人较多,家伙事儿更多,也不知是不是那边绿林出了位张大帅,那些绺子老喜欢囤枪。
这伙人也不例外,一路流窜,也不忘沿途收集不少败兵流落出来的武器这些,甚至来平津这边,原先也是准备出手一些武器换成钱,再做下一步的谋算。
至于那伙流窜犯案的悍匪,虽然带武器会有诸多不便,但人是专业的,随身几乎一两把短枪,而这些便造成一个问题,货主对家所找的人,明显在三家中更弱,尤其直观的体现在武器上。
于是,他们通过货主对家的关系,去搞了一批武器,也就是手头的那批霰弹枪,几乎是掏空家底,搞了枪跟一堆弹药,也是因为投入太大,故障车又是提前分好的,他们才不甘直接放弃,结果被缠上堵住逃不掉。
枪的来源自不用多说,与费鸿二人当时所猜没多少出入,这也为他们带来杀身之祸,至于为何选霰弹枪?怀疑是受了之前钱庄那起小劫案的启发,认为这枪犀利。
至于这些消息是怎么传出的?自然是有人被逮了,跟劫生辰纲演绎的一样,东北逃窜那帮人,也不知是不是报复性消费,其中一个小头目,偷拿了块银砖,带着几人,猴急的直接跑风月场所潇洒。
好在,其他同伙,估计看过生辰纲的故事,发现人不见,还少了脏物,还立马带人跑了,而流出来的各种细节情况,便是被逮那几人所供述。
至于流窜的那伙悍匪,这是最精的,联合三伙人,便是他们最开始牵的头,估计看见东北这伙人盯上银楼,其便预测到,他们很可能在城中动手,此事变数多,他们难以躲在最后面当黄雀,这才主动暴露出来拉伙组队。
第(2/3)页